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 页 > 校友之家 > 校友风采 > 正文

明辨英才 | 刘浩田

发布者:  时间:2023-05-15  浏览:

刘浩田,欧亿6蓝狮注册欧亿6蓝狮注册2018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获欧亿6蓝狮注册优秀学生标兵暨特等奖学金

获2020-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

获2018-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

获欧亿6蓝狮注册一等奖学金、海鲸兼善奖学金等奖学金;

获欧亿6蓝狮注册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主持重庆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并结题;

主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并结题;

获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院校优秀营员;

现已推免至武汉大学欧亿6蓝狮注册攻读硕士学位。


法谚云:“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法律对于善的追求和法律对于价值平衡的魅力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刘浩田



一、探寻法律的无穷魅力

  高中时,作为理科生的刘浩田从未接触过法学,当时的他对物理和科幻更感兴趣。后来,一部法律影视作品引发了刘浩田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关系的思考,法律在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个价值冲突中作出的平衡让刘浩田深深的感受到了法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也引起他对法学这门学科的热爱。面对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法律都是怎么协调的呢?如何协调才能让实现人们心中的正义呢?自此,刘浩田踏上了他的法学探索道路,去开始追寻他心目中关于“正义”的那个答案。

  进入欧亿6蓝狮注册后,面对繁杂而又充满魅力的法律内容和法学理论,刘浩田却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正如丁相顺教授所言:“没有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像法学这样充满魅力、而又成就辉煌。”而价值的冲突与协调,是刘浩田认为法学研究中最饱含魅力的地方。很多时候法律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法官在法律限度内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甚至特殊情况下,面对立法空白或者法律本身不合理的情况时,如何在价值冲突之间进行权衡,则决定了是否能实现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律人应当追求的目标,而实现正义,则要求立法者、执法者、裁判者权衡各价值之间的优位,做好情、理、法的协调。

  例如民法领域的“泸州遗赠案”体现了遗嘱自由与公序良俗之间的价值冲突;刑事诉讼法领域“米兰达案”“辛普森杀妻案”则让我们看到了保证人权与打击犯罪之间的价值冲突;同样,行政法领域“孙志刚案”“孙中界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如何约束和监督行政权力问题的思考,面对强势的公权力,弱小的行政相对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法律史也非枯燥的历史,“一个人的父亲杀了人,儿子应当去告发父亲吗?”是应该“亲亲相隐”,还是应该大义灭亲?孔子给出我们答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而法理学则更加充满智慧和魅力,“告密者案”“柏林墙射手案”把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推向了高潮,法的安定性和法的正当性如何协调?恶法还是法吗?“洞穴奇案”“电车难题”则见仁见智,有人认为“自我保存”是应当居于优位的,而有人则认为紧急状态仍然应当尊重他人生命,也有人以功利主义法学派的观点认为“一命换多名”是“划算”的。

  面对上述价值冲突,有些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观点。比如,现代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无罪推定、非法证据排除等规则,无不体现法律对保障人权价值的尊重;行政法也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行政诉讼被告承担证明责任等制度,这也是考虑到行政管理应当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前提。面对“告密者案”,拉德布鲁赫提出了著名的“拉德布鲁赫公式”,“柏林墙射手案”法官则提出了“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良知”。上述权衡无不体现着法律人的智慧与魅力,也体现出法治在保证人权时散发的光芒。当然,这其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有些价值权衡可能永远找不到标准答案,如“泸州遗赠案”中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是否应该保持一定的“谦抑性”,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正是法学这种冲突与协调之美,深深的吸引着刘浩田。 

二、深入基层抗击疫情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今年上半年,刘浩田前往基层社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其中,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给刘浩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前我很好奇,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如何在抗击疫情面前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的。社区实习的经历给了我答案。”

实习期间,刘浩田的工作之一是协助老年人注册“育苗通”个人档案,使其顺利接种疫苗。谈及这份工作,刘浩田说:“之前看到一些地方因老年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被公共交通拒载的报道,很多人批评机械的查验健康码使高科技成为老人的桎梏。但北碚区这边做的很好,接种疫苗所需的电子档案没有给老年人带来不便,因为每一个不会操作的老年人都会有工作人员手把手的帮助其注册。”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次帮助老人顺利接种疫苗后得到老人的感谢和肯定,刘浩田都会深深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散播自己的一份光,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刘浩田说。 

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

  大二时,刘浩田关注到了当时引发很大争议的未成年人网络直播问题,与同学一同申报并主持了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权利保障及相关行为规范研究》。当时面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有三种观点,否定说认为应当全面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肯定说认为应当允许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折中说认为面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应该加以保护和限制,但不应全面禁止。刘浩田认为一刀切的否定未成年人的网络直播权利是不合理的,有因噎废食之嫌。“面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乱象,应当通过有效的监管、引导手段,让未成年人得以自主的享受其本应享有的互联网权利。而非以保护之名,僭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保护之名,无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一刀切式的否定儿童的自由,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谈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时,刘浩田说:“未成年人在社会上话语权很小,他们的需求和主张很难被听到,虽然我作为一名学生可能也无法改变什么,但我还是想发出我的声音,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刘浩田深受感触,认识到构建中国的人权保障体系,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石,结合自己本科期间对作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权利保障的关注,刘浩田在获得保研名额后联系了武汉大学一位专注于残疾人权利保障与人权法的教授并向其表达了读研的愿望,教授在与刘浩田沟通后欣然应允。自此,刘浩田将在人权法研究道路上继续前进,追寻他心中的正义。